阿基里斯與烏龜是北野武的「自我反思三部曲」的最後一部作品,
片頭所用阿基里斯與烏龜的比喻是一個在亞里斯多德的《物理學》中所提到的一個理論,
由古希臘數學家芝諾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種哲學悖論,
原意是這樣,
「動得最慢的物體不會被動得最快的物體追上。
由於追趕者首先應該達到被追者出發之點,
此時被追者已經往前走了一段距離。
因此阿基里斯只能接近烏龜而無法超越烏龜。
在片中阿基里斯引射的是主角,烏龜則是藝術的真諦
片中的畫家無可自拔的決心當個藝術家
一個被畫廊接受的藝術家
於是畫家不斷的創作為了符合畫廊期望的畫作
他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去追逐最後絕望的隨手拿起路上瓶子來賣
而售價是20萬日幣.竟然有人覺得很酷
劇中有句名言:藝術不過是一個巨大的惡作劇
是誰有權力去品論作品的好壞?
藝術家追尋的到底是靈魂深處對話還是流於通俗權力的象徵呢?
而藝術究竟是
在電影歐姬芙自傳裡曾說到的:
作品不會變成藝術,直到某位富人前來買下時,那才會變成藝術!
還是像洪通這樣的化外之手呢?
於是乎藝術的價值再也混淆不清了
而這些觀點不僅僅是在藝術之上
我認為生活也是如此一般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